分享好友 电磁兼容首页 电磁兼容分类 切换频道

USB3.0的静噪对策

2011-01-102770村田制作所

前言

现在,USB接口可以称得上是电脑的各种通用外部接口中最为成功的。可以对应众多外部设备,无需打开机箱便能扩展功能,让初学者也可以简单上手。因此,从TV turner到外部驱动,USB被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

    然而,SSD (Solid State Drive)等高速设备的出现,使USB2.0最高480Mbps的传输速度变得稍显不足,为此就需要既能体现USB的便利性,又具备更快速的数据传输新接口技术。在这样的状况下,最高速度扩大到5Gbps的USB3.0 SuperSpeed已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对应产品也即将出现。现阶段应用于USB2.0静噪的共模扼流线圈,对USB3.0 SuperSpeed是否同样有效还不得而知。本文就来验证一下USB3.0 SuperSpeed使用以前的共模扼流线圈时出现的问题,并介绍能够应用于USB3.0 SuperSpeed的新共模扼流线圈产品。

USB3.0 SuperSpeed信号线

    从USB1.1发展到USB2.0,是在相同电气规格的信号线上进行扩充。与此不同的是,USB3.0 SuperSpeed则是另外追加了2对差分信号线。因此,基本不需要考虑对以前的USB2.0信号的影响,仅考虑新增加的USB3.0信号线即可。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1 USB3.0信号线的结构

USB3.0 SuperSpeed的静噪对策

    在USB2.0的静噪对策的实例中,大多是在地线与电源线中插入铁氧体磁珠,在信号线则插入共模扼流线圈。由于电气规格与原来相同,对于USB3.0中包含的USB2.0部分只需使用同样的静噪对策即可 (但须注意,用于电源供电从原先的500mA增加到了900mA,因此需要注意使用于电源线和地线等元件的直流电阻导致的电压降低等问题)。问题在于USB3.0中追加的2对差分信号线。由于通过的信号速度是以前的10倍,若使用以前开发的用于USB2.0的共模扼流线圈的话信号波形质量就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在此,我们将通过了USB2.0兼容性实验的共模扼流线圈,用在USB3.0 SuperSpeed的信号线上,并实际确认了信号波形的变化。

    图2是通过了USB2.0兼容性实验的小型共模扼流线圈DLW21HN900SQ2。如图3所示,使用在USB2.0信号线时并未对信号波形带来不良影响。然而,如图4所示,USB3.0 SuperSpeed(5Gbps)的信号通过时,信号波形产生混乱,眼图模板的边缘几乎都丢失了。由此可见,USB3.0 SuperSpeed的信号速度快,因此若要通过更高频的信号成分,就需要使用截止频率更高的共模扼流线圈。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2 USB2.0使用到的普通用共模扼流线圈(DLW21HN900SQ2)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3 将过去的产品用于USB2.0时产生的波形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4 将过去的产品用于USB3.0 SuperSpeed时产生的波形

    考虑到这些的情况,村田制作所开发出了对应USB3.0 SuperSpeed的小型共模扼流线圈DLP11TB800UL2,尺寸为1.25×1.0mm。为了不受USB3.0 SuperSpeed的高速信号带来不良影响,此产品设定了非常高的差分截止频率。将2.5GHz的特性阻抗调整为USB规格的90Ω,同时可以抑制信号反射造成的损失。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5 针对SuperSpeed的共模扼流线圈DLP11TB800UL2(开发中)

   如前文所述,在USB3.0信号线中使用此产品的话,如图6所示,可以看到与未使用了滤波器的情况相比,眼图模板的边缘几乎没有变化。另外,在使用此产品的情况下测定了USB3.0 SuperSpeed对应电缆的噪音的变化,发现在30MHz~10GHz的全频带上都有较好的噪音抑制效果 (图7)。特别是700MHz~2GHz到5GHz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静噪效果。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6 USB SuperSpeed走线(3m)通过后的信号波形(校正前)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7 共模扼流线圈的静噪效果

通过实验提高Jitter Tolerance余量

    对USB3.0进行了抗抖动性评测的Jitter Tolerance实验。用于USB线静噪对策的共模扼流线圈具有改善偏移的效果,因此对改善Jitter Tolerance实验的偏移效果也值得期待。Jitter Tolerance实验,是在信号中掺入抖动,测试当掺杂了多少抖动后将无法接收信号,但因为USB的实验没有校正测量的偏差,若将抖动混入测定系等则会降低抗抖动性。对此,若在信号线中加入共模扼流线圈,可以发挥变压器的作用,改善偏移。利用这点,就能挽回由于偏移造成的抗抖动性低下。图8是验证了Jitter Tolerance实验结果的共模扼流线圈的效果实例。图表中,在每个抖动频率,标出了刚好能满足规定的Bit Error Rate的抖动量。图表越是上方,抗抖动性越强。(虚线是兼容性实验的暂定规格值)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使用共模扼流线圈之后,抗抖动性在几十MHz~100MHz范围内得到了提高。
USB3.0的静噪对策
图8 Jitter Tolerance评测

总结

    综上所述,USB3.0 SuperSpeed和以前的USB2.0一样通过使用共模扼流线圈来静噪。但由于信号频率大幅提高,需要使用大幅改善了差分截断频率的共模扼流线圈。再者,虽然是从属功能,但共模扼流线圈也有提高在USB3.0 SuperSpeed的Jitter Tolerance实验中抗抖动能力。

     DLP11TB800UL2是开发应用于USB3.0   SuperSpeed,用来维持信号波形的同时能静噪的全新的小型共模扼流线圈。今后,村田将继续验证其在各种新设备中的使用对策,开发新的使用方法,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静电放电测试标准——理解和比较差异
人体模型 (HBM) 器件级测试是 ESD 测试常用的模型。它用于表征电子元件对 ESD 损坏的敏感性。该测试模拟人体对电子元件的放电,如果人体积累了残余电荷(例如,穿着袜子拖着脚走过地毯)并触摸电子设备,就会发生这

0评论2025-03-237

电路级静电防护设计技巧与ESD防护方法
静电放电(ESD)理论研究的已经相当成熟,为了模拟分析静电事件,前人设计了很多静电放电模型。常见的静电模型有:人体模型(HBM),带电器件模型,场感应模型,场增强模型,机器模型和电容耦合模型等。芯片级一般用

3评论2021-01-28606

电路保护的意义是什么?常用的器件有哪些?
电子电路很容易在过压、过流、浪涌等情况发生的时候损坏,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电路的产品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电路保护则变得尤为重要。电路保护元件也从简单的玻璃管保险丝,变得种类更多,防护性能更优越。电路

1评论2020-10-19207

手机开发过程中 预防ESD失效的方法
现代半导体器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导致了半导体器件对外界电磁骚扰敏感程度也大大提高。ESD对于电路引起的干扰、对元器件、电路及接口电路造成的破坏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手机的功能越

0评论2018-12-25361

解析PCB板设计中抗ESD的常见防范措施
来自人体、环境甚至电子设备内部的静电对于精密的半导体芯片会造成各种损伤,例如穿透元器件内部薄的绝缘层;损毁MOSFET和CMOS元器件的栅极;CMOS器件中的触发器锁死;短路反偏的PN结;短路正向偏置的PN结;熔化有源器件

2评论2018-12-25486

如何提高隔离接口模块的ESD抗扰能力
隔离模块应用于各类复杂的工业环境中,以提升总线的抗干扰能力,但设备接口可能会采用端子与外部连接,可能会在安装、维修过程中有静电等能量输入,从而导致隔离模块损坏。那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呢?本文为您揭秘

0评论2018-07-02779

共享单车电子锁的防静电保护方案
全民共享,共享经济,互联网+,这些热点关键词不是说说而已。在基础公共建设比如:公路,铁路,大桥,隧道,公园已经建设完整后。我们的社会开始建设移动共享经济比如:共享自行车,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电动汽车,共

1评论2017-08-18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