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电磁兼容首页 电磁兼容分类 切换频道

接口电路的EMC设计规范

2017-05-249950安规与电磁兼容网

接口电路的EMC设计包括接口电路的滤波电路设计和接口电路的防护设计。

接口电路滤波设计的目的是减小系统通过接口及电缆对外产生的辐射,抑制外界辐射和传导噪声对整机系统的干扰;

接口防护电路设计的目的是使电路可以承受一定的过电压、过电流的冲击。

接口滤波电路和防护电路设计应遵循下面的基本设计原则:

1、滤波和防护电路对接口信号质量的影响满足要求。

2、滤波和防护电路应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不能简单拷贝。

3、需要同时进行滤波电路和防护电路时,应保证先防护后滤波的原则。

4、接口芯片,包括相应的滤波、防护、隔离器件等,应尽可能沿信号流方向成直线放置在接口连接器处。

5、接口信号的滤波、防护、隔离器件等尽可能靠近接口连接器处,相应的信号连接线必须尽可能短(符合工艺要求条件下的最短距离)。

6、接口变压器要就近放置在连接器附近,通常在对应接口连接器3cm以内。

7、模拟信号接口和数字信号接口、低速逻辑信号接口和高速逻辑信号接口等(以敏感和干扰发射程度来区分),它们之间要间隔一定距离放置。当连接器之间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时,必须采取隔离、屏蔽等措施。

8、同一接口连接器里存在不同类型的信号时,必须用地针隔离这些信号,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信号。

9、接口信号线走线的线宽应始终一致。对于高速信号线,如果走线有需要弯曲的地方,则应采用圆弧平滑地弯曲走线。

10、禁止在差分线和信号回线之间走其他信号线,差分对线对应的部份应平行、就近、同层走线,且走线的长度尽可能一致。

11、当接口信号线较长(从驱动、接收器到接口连接器超过2.5cm),应按传输线布线方法,使走线满足规定的特性阻抗。

12、所有的信号走线不能跨平面走线,除非已经过隔离滤波器。

13、接口信号连接器建议选用带屏蔽外壳的连接器,尤其是高频信号连接器。

14、连接器的金属外壳应与机壳保持良好的电连续性,对于能够360度环绕的连接器,则必须360度环绕连接,而且通常连接阻抗要小于1mΩ?

15、对于不能进行?360?度环绕连接的连接器,则建议采用外壳四周有向上簧片的连接器,而且簧片必须有足够的尺寸和性能(弹性),以保持与机壳间有良好的电连接。

16、滤波连接器对产品EMC性能往往有很大的帮助,但其成本比较高,通常在采用板内滤波、电缆屏蔽等方法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就不采用滤波连接器。

17、屏蔽线的屏蔽层要尽可能与接插件外壳保持360度的连接。对于做不到这一点的接口,通常有其他对应的措施,来保证接口的EMC性能。

18、接口信号线和接口芯片,必须遵守供应厂商或标准的要求进行阻抗匹配、滤波、隔离、防护等。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整车电磁兼容设计-线束串扰的问题分析
整车上有这一线束设计,电动尾门撑杆电机电源由尾门控制器驱动输出,同时电机反馈霍尔信号到尾门控制器,驱动电压和霍尔信号的电压幅值为12V。电机驱动电源和霍尔信号的共走线长度为1385mm(54.5in),驱动电源为PWM驱

0评论2025-03-2920

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EMC分析设计
现代雷达对信号频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雷达能在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可靠工作,这就对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雷达信号的寄生输出,除了在信号变换等过程中产生外

0评论2023-03-14252

通信开关电源的EMI/EMC设计
引言通信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另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远程监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

0评论2018-12-25645

结构方面的EMC/EMI设计知识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EMI);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 EMS)。电磁兼容设计基本目的:A

0评论2018-09-08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