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电磁兼容首页 电磁兼容分类 切换频道

电动汽车的系统级EMC设计

2018-04-095991高新杰 李燕侠 李国珍 李兴华 朱光福 邹明安全与电磁兼容

2.2 EMC 系统架构布局阶段

本阶段是整车系统级EMC 开发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其核心工作内容可归结为“先由面建点,再由点连线”。

“面”即为由车身、车身支架、12 V 蓄电池负极等建立的参考地。

“点”为车载电器部件,以规划阶段编写的《高压部件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报告》、《CAN 网络线束布局布置指导性设计规范》等报告为指导,综合考虑车身数模及电器零部件初版数模,对车载关键电器部件进行布局。优先进行动力蓄电池布置;根据驱动方式、冷却系统、可安装位置、质心坐标等确定电机本体大致布置;结合功能性要求、碰撞安全性法规要求、IP 防护、安装便利性、美观等,确定其它电器部件布局。“点”还包括抽象的接地点,随着电器部件布局位置确认而确定。接地点的选取应以就近接地、系统接地网络的合理、可维护为原则。

“线”即为前面建立的各“点”之间的互连线缆,是整车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缆布置的基本原则:尽量短、避免交叉、走向美观、安装固定方便。以i-MiEV 车底盘下线缆布局(见图2)为例,其线缆短、线缆无交叉的特点显而易见。

图2 i-MiEV车底盘下线缆布局(网络资料)

图2 i-MiEV 车底盘下线缆布局(网络资料)

优先考虑系统布局这一策略是成本最划算的一种EMC设计方法,对系统进行布局划分,使对干扰电流的控制成为可能。

整车EMC架构布局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技术要求,并将EMC技术融入到产品架构设计中去。图3为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图,与图3(a)相比,图3(b)所示布局方案更合理,线缆走向更规范,整车碰撞安全性也更高。两种布置方案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连接器选型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若布局阶段“点”规划不合理,会导致整车电气系统架构布局的变更,其对整车设计成本、上市周期等均带来较大变化。整车设计初期,不建议所有电器部件都做出开模计划,同时从整车设计角度,“点”也应该符合“面”的规划,即使一些电器部件前期已开模且适用于一些车型,也应该根据本车型布置要求,在评审后重新制定开模计划。

(a)布局凌乱

(a)布局凌乱

(b)布局整齐

(b)布局整齐

图3 某型号电动汽车布局差异对比(网络资料)

图4为某车型不合理的电机系统(电机和电机控制器)布局图,该布局导致U、V、W 线缆过长,根据设计经验,该方案存在辐射发射超标风险,EMC评审不通过,该布局方案未获批准。

图4某车型前期不合理的电机系统布局图

图4 某车型前期不合理的电机系统布局图

布局合理最基础,其经济性也最高。车内电子通信设备的日益增多使互连系统的排布密度大幅度增加, 加上车载系统狭小的内部空间,因而对前期系统架构布 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2列举了本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表 2 EMC 系统架构布局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2.3 EMC 设计阶段

EMC设计虽然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但其需要大量专业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管理等知识的支撑,并要参考一切可以指导团队和员工决策或行动的信息、标准、规范、法则及经验,最终形成用于指导生产的设计知识体系,研发过程中知识流动和转换框图如图 5 所示。

图5新产品研发中知识的流动和转换框图

图5 新产品研发中知识的流动和转换框图

EMC设计阶段主要围绕EMC三个措施(即接地、屏蔽和滤波)展开,本阶段主要的设计输出报告如表3所示。

表 3 EMC 设计阶段主要输出报告

接地设计主要包括接地线的工艺、接地螺栓和螺母选型、接地点防腐蚀处理工艺设计等。图 6为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细节,可作为参考。

(a)接地线和接地螺栓

(a)接地线和接地螺栓

(b)接地线和接地螺母

(b)接地线和接地螺母

图6 某型号电动汽车接地设计(网络资料)

屏蔽设计的关键之一在于高低压电器部件壳体设计,如何将工业设计等技术和壳体屏蔽设计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体现 EMC 设计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是本部分的难点。由于壳体开模成本较高,建议全新开模在评审通过后确定。

应当指出,在选用屏蔽线缆时,不仅要考虑其屏蔽性能,还要考虑成本、机械强度等特性。当整个电缆受到过多的机械、天气和潮湿的影响时,影响最严重的屏蔽部分就是连接处,通常使用5年之后性能将下降一个数量级(20 dB)。

对于多电缆入口的机箱壳体,为保证屏蔽连接的连续性,电缆屏蔽连接方法可参考图 7。

 (a)线缆屏蔽层和壳体端接

(a)线缆屏蔽层和壳体端接

(b)线缆端连接夹具

(b)线缆端连接夹具

图 7 多电缆屏蔽层和壳体电连接(网络资料)

(a)电机本体 (b)电机及集成控制器

(a)电机本体 (b)电机及集成控制器

图8 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网络资料)

若考虑成本,部件屏蔽设计难以做到完美,可考虑系统级解决措施。图8为某型号电动汽车电机系统设计,为降低 U、V、W 线缆可能带来的辐射发射问题,其在电机端增加一金属屏蔽盒,在提高 EMC设计的同时提高了IP防护等级。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1
整车电磁兼容设计-线束串扰的问题分析
整车上有这一线束设计,电动尾门撑杆电机电源由尾门控制器驱动输出,同时电机反馈霍尔信号到尾门控制器,驱动电压和霍尔信号的电压幅值为12V。电机驱动电源和霍尔信号的共走线长度为1385mm(54.5in),驱动电源为PWM驱

0评论2025-03-2913

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EMC分析设计
现代雷达对信号频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雷达能在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可靠工作,这就对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雷达信号的寄生输出,除了在信号变换等过程中产生外

0评论2023-03-14249

通信开关电源的EMI/EMC设计
引言通信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另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远程监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

0评论2018-12-25645

结构方面的EMC/EMI设计知识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EMI);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 EMS)。电磁兼容设计基本目的:A

0评论2018-09-08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