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电磁兼容首页 电磁兼容分类 切换频道

分享PCB布线中的电磁兼容设计

2018-05-044000安规与电磁兼容网

电磁兼容(Electro - 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电磁干扰和抗干扰问题。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电平下,不因电磁干扰而降低性能指标,同时它们本身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大于限定的极限电平,不影响其它系统的正常运行,并达到设备与设备、系统与系统之间互不干扰、共同可靠工作的目的。电磁干扰( EM I)产生是由于电磁干扰源通过耦合路径将能量传递给敏感系统造成的,它包括由导线和公共地线的传导、通过空间辐射或近场耦合3种基本形式。实践证明,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制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保证印制电路板电磁兼容性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电磁兼容技术及其在多层印制线路板(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设计中的应用。

PCB是电子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它提供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是各种电子设备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如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在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元器件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安装密度越来越高,信号的传输速度更是越来越快, 由此而引发的EMC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PCB 有单面板(单层板) 、双面板(双层板)和多层板之分。单面板和双面板一般用于低、中密度布线的电路和集成度较低的电路, 多层板使用高密度布线和集成度高的电路。从电磁兼容的角度看单面板和双面板不适宜高速电路,单面、双面布线已满足不了高性能电路的要求,而多层布线电路的发展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并且其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一、PCB设计提高电磁兼容性能的方法:

1、可用在PCB走线上串接一个电阻的办法,降低控制信号线的上下沿跳变速率; 2、尽量为继电器等提供某种形式的阻尼(高频电容,反向二极管等);

3、对进入印制板的信号要加滤波,从高噪声区到低噪声区的信号也要加滤波,同时串终端电阻的办法,减小信号反射。

4、MCU无用端要通过相应的匹配电阻接电源,或接地。或定义成输出端,集成电路上该接电源、地的端都要接,不要悬空。芯片未用的管脚接地。

5、闲置不用的门电路输入端不要悬空,而是通过相应的匹配电阻接电源或接地。闲置不用的运放的正输入端接地,负输入端接输出端。

6、为每一个集成电路设一个高频去耦电容。每一个电解电容边上都要加一个高频旁路电容。

7、用大容量的钽电容或聚酯电容,使用管状电容时,外壳要接地

二、PCB走线原则

1、走线尽可能短。

2、最小化串扰的影响,每条走线与其他走线之间的距离应该尽可能大。

3、避免90度拐角的走线,建议使用45度走线。如果一定要用90度拐角,建议将拐角处圆整,以减小拐角处宽度的变化。

4、危险信号尽量在靠近地参考面的层进行布线

5、布线形成的回路面积要最小,回流电流要通过低阻抗的地,不要通过自由空间回到源。回路尽量不要与其它回流电流共用一路径,以免产生共阻抗耦合。

6、高频信号尽量不要使用过孔,过孔会有寄生电感。

7、微带线,允许对边沿变化的速度快的信号作最快的传输,带状线,这种布线方式对共模的RF电流的去除最有效,这种走线方法可以有效改善PCB的EMI效果。

8、地保护线与分流走线。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整车电磁兼容设计-线束串扰的问题分析
整车上有这一线束设计,电动尾门撑杆电机电源由尾门控制器驱动输出,同时电机反馈霍尔信号到尾门控制器,驱动电压和霍尔信号的电压幅值为12V。电机驱动电源和霍尔信号的共走线长度为1385mm(54.5in),驱动电源为PWM驱

0评论2025-03-2910

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EMC分析设计
现代雷达对信号频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雷达能在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可靠工作,这就对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雷达信号的寄生输出,除了在信号变换等过程中产生外

0评论2023-03-14248

通信开关电源的EMI/EMC设计
引言通信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另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远程监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

0评论2018-12-25644

结构方面的EMC/EMI设计知识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EMI);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 EMS)。电磁兼容设计基本目的:A

0评论2018-09-08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