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电磁兼容首页 电磁兼容分类 切换频道

电动汽车的系统级EMC设计

2018-04-095991高新杰 李燕侠 李国珍 李兴华 朱光福 邹明安全与电磁兼容

摘要:本文在分析整车EMC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以大量部件和整车的设计、测试经验为支撑,借鉴学习国外一些车型的先进设计思路,从EMC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各研发车型,改变了以往样车难以顺利通过EMC法规的局面,同时保证了系统内EMC。

关键词:系统级设计;开发流程;方案评审;产品质量

引言

电动汽车车载电器部件要满足相应 EMC 技术要求,就应考虑其内部元器件和导线的合理布排,并做相应的测试及优化工作。由于整车电气系统为各电器部件及连接线缆的集成体,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了电磁环境的复杂性,部件级EMC测试和整车EMC测试关联解析难度大。同时各车型在功能、市场定位、系统架构与布局、零部件电磁特性、集成度等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或一组统一的定量化指标去适合于所有电动汽车。

在EMC设计、管理等方面,国内电动汽车厂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 EMC工作主要由EMC工程师开展,缺乏系统内协作;② EMC工作主要围绕电器部件及整车的EMC 测试展开,EMC设计不足;③电器部件EMC设计和整车EMC设计脱节,EMC问题几乎 全部由车载电器部件承担责任;④ 企业历史短,缺乏专业的EMC设计经验,缺乏规范的 EMC研发、管理流程。

本文参考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思想,并借鉴国外电动汽车的优秀EMC设计方法,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建立的系统开发流程贯穿实施于车辆开发各流程中,整车一次性通过EMC法规测试,并做到了系统内的良好兼容性。

1 电动汽车系统级 EMC 设计思想

系统电磁兼容问题在分析方法、设计方法、试验方法方面,均为系统工程问题。

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思想:综合考虑电器部件性能及功能完整性、可靠性、技术成本、车身轻量化、产品上市周期等各种因素,确定布局和技术控制状态,选取材料、结构和工艺,在车辆研发的各阶段,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将接地、屏蔽及滤波等设计思想及具体措施实施到产品或系统中,在测试阶段做出详细的EMC测试评价、优化及管理,最终形成一套可行性高的正向开发设计方法或流程。

在产品质量前期策划(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简称 APQP)过程中,新产品研发过程一般由5个阶段组成:计划定义和项目、产品设计和开发验证、过程设计和开发验证、产品和过程确认,以及反馈、评估和纠正措施,APQP 进度图如图 1 所示。

图1APQP进度图

图 1 APQP 进度图

借鉴APQP流程,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流程 可包括:EMC规划阶段、EMC系统架构布局阶段、EMC设计阶段、EMC系统测试及状态冻结阶段以及EMC评估、评审和优化阶段。

上述各阶段需要车型设计总师、项目经理、EMC专家、EMC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线束工程师、总布置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以及各电器部件供应商等协作参与,共同完成。

2 电动汽车系统级EMC设计开发流程

2.1 EMC 规划阶段

本阶段工作内容是在分析整车技术规范(Vehicl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简称VTS)初稿的基础上,对表1中列举的内容进行研究,重点掌握现有电器部件EMC特性,并编写整车EMC设计指导书等报告,为EMC系统架构布局提供重要依据。

表1 EMC 规划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 上一页 1/3 下一页 »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1
整车电磁兼容设计-线束串扰的问题分析
整车上有这一线束设计,电动尾门撑杆电机电源由尾门控制器驱动输出,同时电机反馈霍尔信号到尾门控制器,驱动电压和霍尔信号的电压幅值为12V。电机驱动电源和霍尔信号的共走线长度为1385mm(54.5in),驱动电源为PWM驱

0评论2025-03-299

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EMC分析设计
现代雷达对信号频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雷达能在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可靠工作,这就对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雷达信号的寄生输出,除了在信号变换等过程中产生外

0评论2023-03-14247

通信开关电源的EMI/EMC设计
引言通信开关电源一般都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其特点是频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另外还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远程监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程控交换、光数据传输、无线基站、有线电视系

0评论2018-12-25644

结构方面的EMC/EMI设计知识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 EMC)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EMI);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 EMS)。电磁兼容设计基本目的:A

0评论2018-09-08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