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绳圈测试
在新版本未发布之前,在实际的绳圈圈长合格性测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未拉伸
之前圈长较小的玩具,因为其绳圈不能放入头部探头的顶部,因此在“到底该不该去拉伸该绳圈”以及“如果拉伸,应该用多大的力、拉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公平、公正的实施。而此次改版,针对此问题,明确规定了测试方法,就是先将绳圈在小于5lb的拉力下固定在标准规定的挂钩测试装置上,从而形成一个规定尺寸的矩形开口,然后再进行头部探头插入测试。另外,考虑到绳圈可能产生的实际危害,使标准更加合理,新标准参考EN71-1标准,在绳圈合格性的判断中引入了“功能性接头”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绳圈能够允许头部探头通过,但如果绳圈含有一个功能性接头,在5lb的拉力下断开,并且断开后的绳线也符合相应的要求以及功能性接头能够不改变特性的再次连接,那么该绳圈依然是符合标准要求的。
二、声响测试
相对于ASTM F963-03版中声响测试分类简单、测试方法不能模拟玩具实际使用状态的情况,07版的美国标准在参考了EN71-1中声响测试方法的前提下,更加细化了原来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
首先将声响玩具按照使用用途和方式分成6类,分别为近耳玩具、火药帽玩具、摇铃、其他手持玩具、静止和自驱动桌面、地板玩具以及拖拉和手动弹簧驱动玩具。针对不同分类的玩具有不同的装夹安装方式,同时也有不同位置和数目的测试点。
其次将各种玩具的发声方式分为三种,连续声响(continuous sound)、冲击型声响(implulsive sounds)以及爆破性声响(implulsive sounds produced by explosive action),并且根据各种发声方式可能对儿童听力产生的实际影响,将测试值也相应的分为:连续声响Laeq(拖拉和手动弹簧驱动玩具测试为Lamax);冲击型声响和爆破型声响均为Lcpeak。
最后,根据上述玩具分类和发声方式测得的声响限值,新标准规定为:
① 发出连续声响近耳玩具的Laeq值不应超过65dB
② 除了近耳玩具的其他玩具,如发出连续声响,则其Laeq值不应超过85 dB(对于驶过测试为Lamax值)
③ 发出冲击声响近耳玩具的Lcpeak值不应超过95dB
④ 除了由爆炸方式产生(如火药帽)的冲击声响,其Lcpeak值不应超过115dB
⑤ 有火药帽产生或其他爆炸方式产生的冲击声响的Lcpeak值不应超过125dB
另外,在03版美国标准中还有许多讲述不清容易引起不同看法以及错误遗漏的地方,此次改版也相应的做了修改与澄清。分别为:
a、 在进行声响测试中,摇铃作为是靠肌肉决定声响大小的玩具的特例,其依然要进行相应的声响测试。但在实际检测中经常会遇到带有类似摇铃特征的乐器玩具、节日聚会助兴玩具等,因此,在这类玩具是否要进行声响测试的问题上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此次新版美国标准对于摇铃(rattle)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为明显设计为向18个月以下儿童摇动发声的玩具。
b、 对“带(strap)”和“缠绕或形成绳圈(tangle or form. a loop)”这类以前讲述比较含糊的词语更进一步限定了范围。具体为:带(strap):宽度比厚度大得多的一片柔软材料;缠绕或形成绳圈(tangle or form. a loop):绳线/带/弹性绳经过合理的可预见操作后形成的绳圈,而绳线/带/弹性绳经过过多的以及复杂的操作形成的绳圈被认为是豁免的。
c、 对于半球形物体开口尺寸的测量,考虑到半球形物体对儿童产生危害的实质,将原来测量杯口“外部”尺寸改为“内部”尺寸。同时在参考了4.16.1.1条款中“等效通风面积”的概念后,又增加了一种合格情况,即在半球形物体的底部或壁部开有一个最小尺寸至少17mm的开口。但如果开口在半球形物体的壁部,则开口的边缘距离杯口的边缘至少为13毫米。
d、 借鉴EN71-1标准,考虑柔软塑料薄膜可能产生的危害,认为即使厚度很薄,但如果薄膜上有足够的通气面积,也被认为是安全的。因此在4.12条款中新增了“如果薄膜厚度小于0.038mm,但薄膜上任意30×30mm的面积上都有1%的开孔,则此薄膜也被认为是符合要求的”内容。
e 、更正了4.17条款和4.25.10.6(2)条款中引用的定义和测试方法的错误标号;改变了8.19.6.1条款中将过充电测试描述为短路测试的错误内容,将老版本中“实施短路”和“进行测试一直到电池耗尽”删除,增加“导致电解液泄露”。增加了8.21动态强度测试条款所对应的技术要求4.15.6条款以及8.6条款中对于8岁以上儿童使用的玩具不需要做滥用测试的明确说明;删除了4.25条款中对于滥用测试适用年龄组的赘述。通过对于此次ASTMF963-03改版的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欧美国家的玩具标准对于玩具安全性能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全面和严格,而中国企业只有在及时了解和熟悉标准的基础上,从设计环节入手,根据标准具体的技术要求,结合自己产品的特点,找到最简单、最安全以及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从而使产品规避由于标准改版带来的新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