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安规首页 安规分类 切换频道

IEC60065第7版与IEC60065第6版以及GB8898-2001的主要差异

2018-04-099066安规与电磁兼容网

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发热

对于绕组线测量温升的方法,虽然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均规定用电阻变化法或能给出绕组线平均温度的任何其他方法。在第7版的“表3 设备的零部件的允许温升”的注中增加了注g: 只要热电耦能放在绕组的近处,开关变压器的温升可用热电耦进行测量, 允许温升比表3的规定值低10K; 在第6版(GB8898-2001)对应的表“表2 设备的零部件的允许温升”的注中无相关规定。

防触电的结构要求

标准第7版增加了对使用无附加衬垫隔层绝缘的绝缘绕组线的要求(8.17), 对用无附加衬垫隔层绝缘的绝缘绕组线的绕组元器件耐久性试验(8.18), 从电网电源断接(8.19)和电源开关不应安装在软电缆电线上(8.20)。

其中, 8.17条和8.18条与标准IEC 61558.1(GB19212.1)《电力变压器 电源装置和类似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的相关条款一致, 标准IEC 60950(GB 4943)中也有类似条款。

8.19条由8.19.1和8.19.2组成。8.19.1条:当设备设计成从电网电源馈电时, 应提供从电网电源隔离设备的断接装置,以便维修。断接装置的例子有电网电源插头, 器具耦合器, 全极电源开关和全极电路断路器。当电源软线或器具耦合器作为断接装置时,使用说明书要符合本标准5.4.2 a)的要求。当全极电源开关或全极电路断路器为断接装置时,每一极接触件的分开距离至少为3mm且应同时断开所有极。通过检查和测量来检验其是否合格。8.19.2条是对电源开关作为设备的断接装置的要求, 同标准第6版(GB8898-2001)的14.6.3条。

标准第7版的8.21条是对开关触点间跨接元件的要求, 同标准第6版(GB8898-2001)的14.6.5条。

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触电危险

标准第7版将9.1.1条的“一般要求”又进一步细分为9.1.1.1条“危险带电件的确定”和9.1.1.2条“可触及件的确定”。 9.1.1条中将确定危险带电零部件是否符合可触及要求的危险带电电压限值规定为不超过交流1000V或直流1500V, 对更高的电压, 在危险带电零部件与试验指或试验针之间要求其电气间隙符合标准13.1.1对基本绝缘规定的电气间隙;而第6版(GB8898-2001)没有提出对电压的限制。对于危险带电件的确定,第7版对专业设备的音频信号,放宽到120V有效值,对非专业设备的音频信号, 放宽到71V有效值,而第6版(GB8898-2001)对所有设备均为交流35V(峰值)或直流60V。对于I类结构的设备的对地接触电流第7版规定有效值不超过3.5mA;第6版(GB8898-2001)中接触电流均按标准IEC 60990 (GB/T 12113)《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中的“加权接触电流(感知电流和反应电流)的测量网络”进行测量,其限值均为交流限值U20.35V(峰值) 相当于交流限值0.7mA(峰值),直流限值U11.0V相当于直流限值2.0mA,交流限值U135V(峰值)相当于频率大于100kHz时的交流限值70mA(峰值)。

[其值均为交流限值U2不超过0.35V(峰值) 相当于交流限值0.7mA(峰值),直流限值U1不超过1.0V相当于直流限值2.0mA,交流限值U1不超过35V(峰值)相当于频率大于100kHz时的交流限值70mA(峰值)。]

8.绝缘要求

为了模拟由于雷电通过天线端子注入设备而引起的对于设备绝缘隔离的瞬态电涌冲击,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均要求在设备的天线连接端子与电网电源端子之间进行电涌试验。第7版只要求在Ⅱ类设备上进行电涌试验,而标准第6版(GB8898-2001)没有对进行电涌试验的设备类型进行限制。

机械强度

标准第7版增加了跌落试验(12.1.4),应力消除试验(12.1.5)和伸缩或拉杆天线(12.6)。对于撞击试验和振动试验,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的要求完全相同;对于冲击试验,标准第7版除了动能0.5J的弹簧冲击锤试验,还增加了对设备外壳的光滑钢球冲击试验。

9.1 光滑钢球冲击试验

保护危险带电零部件的无通风孔固体外壳表面应承受表1规定的单次冲击, 冲击由一个直径(50±1)mm质量约500g的实心进行、光滑钢球从图1示例的垂直距离自由落体产生,用规定的冲击力沿外壳表面的垂直方向打击外壳。

表1   在设备外壳上的冲击试验

图1  钢球冲击试验

9.2 跌落试验

质量等于或小于7kg的便携式设备要经受跌落试验。用一完整设备样品, 以可能对其会造成最不利结果的位置从1m高的距离跌落到本标准规定的水平表面试验台上, 样品要承受三次这样的冲击。 9.3 应力消除试验
模压或注塑成形的热塑性塑料外壳结构的设备的应力消除试验在烘箱内进行, 该试验与标准IEC 60950(GB4943)《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中4.2.7条的要求类似。

9.4伸缩或拉杆天线

伸缩或拉杆天线要装配直径至少为6.0mm的钮扣形或球形顶端;要为伸缩或拉杆天线装配防护装置或挡板,以防天线或固定金属附件的任何零部件损坏时滑落到设备中并触及危险带电件。天线的顶端和伸缩天线的节用可靠方法固定,以防其移动。通过下列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天线顶端要承受20N的轴向力1min。另外,如果天线顶端由螺纹连结,用表2的拧松力矩施加在另外5个样品的顶端。力矩用固定杆逐渐施加, 当到达规定力矩时,对任何样品的保持时间不大于15s, 不小于5s,且5个样品的平均保持时间不大于8s。

表2  顶端试验的力矩值

11.1  电感器和绕组

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对电感器和绕组的基本要求相同,第6版(GB8898-2001)中的 电感器和绕组只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第7版标准则规定可以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或者符合IEC 61558(GB19212)系列标准中相关标准的要求。

11.2   保护装置

对于热熔断体的随机试验,第6版(GB8898-2001)要求试验进行10次,不允许失效;而标准第7版只要求试验进行3次,不允许失效。熔断器座上或熔断体附近的标示,标准第7版增加了熔断器的额定电压,并规定所安装熔断体的额定电压不能低于标示的额定电压值。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检验热敏电阻器的标准不同,第6版(GB8898-2001)要求热敏电阻器符合IEC60738(GB/T 7153)《直热式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第1部分:总规范》,而标准第7版则要求热敏电阻器符合IEC 60730-1《家用和类似用途的自动电器控制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15、17、J15和J17章。

11.3  电池

对于锂电池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 均要求其放电电流和反向电流不超过电池制造厂商规定的允许值; 对于可充电电池标准第6版(GB8898-2001) 要求充电电流和充电时间均不超过电池制造厂商规定的允许值,而标准第7版只对充电电流有要求。对其测量电流时, 新旧版标准均要求从电路中取出锂电池,但标准第6版(GB8898-2001)要求通过短接电路来代替锂电池; 而标准第7版可通过放电电流的电压源或反向电流的短接电路来代替锂电池。标准第7版还增加了电池的模压应力释放(14.10.4)和电池跌落试验(14.10.5)。

11.3.1 电池模压应力释放

采用热塑性材料容纳电解液的特殊电池,如果电解液可能接触到绝缘或泄漏到用户可维护的操作舱,则由于模压引起的应力不能泄漏电解液。通过下列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将电池放置于气流循环的烘箱中,维持70℃,7h,烘箱调节后检查电池泄漏的电解液。

11.3.2 电池跌落试验
由使用者更换的特殊电池不能在跌落后泄漏电解液。通过下列试验来检验是否合格。 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每一个由1m高度自由跌落到本标准规定的硬木板台面上,检查每个样品是否泄漏电解液。 11.4  光电耦合器
光电耦合器经常连接在电网电源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或与其相连接零部件之间,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 均要求测量其内部和外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光电耦合器内部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非常麻烦,因此标准第7版允许通过有接缝的绝缘(13.6)试验替代测量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1.5  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

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是标准第7版新增元器件,它主要用于抑制电网电源中的过电压侵入设备, 标准第7版对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的要求如下:

为抑制电网电源中的过电压侵入设备而使用的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应符合IEC 61051-2(GB/T10194)《电子设备用压敏电阻器 第2部分: 分规范 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的要求。

除永久性连接式设备的接地零部件外, 此类元件不应连接在电网电源与可触及导电零部件或与其相连接零部件之间。

浪涌抑制型压敏电阻器要按照IEC 61051-2进行优先气候类别、最大连续交流电压、脉冲电流等级、着火危险和热应力试验。

外接软线标准第7版和第6版(GB8898-2001)对外接软线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16.7条标准第6版(GB8898-2001)仅要求属于乐器及其附属放大器的可移动设备装配与可拆卸的电线组件连接的器具插座,或配备一个在设备不使用时能保护电源软线的存放装置,例如存放仓、盘线钩或盘线柱;而标准第7版对所有可移动设备均有此要求。

« 上一页 2/3 下一页 »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6
UL9540A第五版《电池储能系统热失控火焰传播评估测试方法》标准更新要点解析
此次UL 9540A标准的修订主要涉及测试方法、设备、环境条件、引用标准、安装场景、新增测试内容、报告要求和定义等方面的变更。这些变更旨在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确保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1. 测试方法和设备

1评论2025-03-25122

IEC 62368-1:2023第四版标准更新与变化解读
在2023年05月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了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标准IEC 62368-1:2023第4版后,2023年08月18日IECEE终于发布了TRF模板,为新版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做好了准备。IEC62368-1第四版标准更新与变

0评论2025-03-12173

医疗标准IEC 60601-1与信息技术通信标准IEC 62368-1对电源供应器的安规认证差异说明
随着AI医疗与信息化诊断工具(Medical Information)的市场成长,有越来越多开关电源(Power Supply)厂家要从原本信息技术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跨入医疗设备产业(Medical Electrical),往往会遇到如

0评论2025-03-1026

灯具照明产品IEC 60598-1:2024标准更新解读
2024年11月6日,IEC发布了新版灯具标准IEC 60598-1:2024,此版本基于2020版进行比对,主要有如下重大变更:(a)灯具排版结构明显修改,标记章节将对应符号直接放在对应条款下方,阅读更方便,具体参考附录V新旧版标准条款对

0评论2024-12-12317

GB 21520-2023显示器能效标准更新以及新旧标准主要变化解读
2023年5月23日发布的GB 21520-2023《显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于2024年6月1日起实施并替代GB 21520-2015(旧版标准)。同时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英文缩写CQC)对涉及此标准的认证规则CQC31-452629-2016《计算机

0评论2024-07-11370

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解读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将于2024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现就《技术规范》

0评论2024-05-14722

《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解读
2024年4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印发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为更好地理

0评论2024-05-1444

EN 60335-1/A15:2021和A16:2023新旧标准主要差异
近日,欧盟发布了新标EN 60335-1/A16:2023 《家用电器及类似电器的安全 第一部分 通用要求》新旧标准主要差异如下:1. 旧标准EN 60335-1+A15:2021针对儿童感兴趣的产品:如果器具是儿童感兴趣的或质量小于4 kg或安装

0评论2024-04-11389

医疗器械毒理学风险评估新标准ISO 10993-17:2023 解读
ISO 10993-17 标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最近进行了全面修订,标志着生物兼容性相关标准系列的重大更新。该标准重点关注毒理学风险评估(Toxi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TRA)的程序,这对确保患者使用医疗器械时的安

0评论2024-03-05447

空气净化器IEC 60335-2-65:2023标准更新说明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了空气净化器第3版标准IEC 60335-2-65:2023,新标考虑了包括正常条件下使用电器时多种类型危险的保护,例如电气、机械、热、火灾和UV辐射。新标变化介绍以下:标准使用建议IEC 60335-2-65:2

0评论2024-02-2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