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反射干扰噪声的抑制
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要进行很多时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因其传输线路始端和终端阻抗不匹配,所传输的信号会在阻抗不连续处发生反射,使传输的信号波形出现上冲、下降和振荡。反射还会降低器件噪声容限,加大延迟时间,而且如传输线传输时间与所传输的延迟时间大致相同,反射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有的使传输的信息产生错误,有的使电压超过电路的极限值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传输线上阻抗不匹配,即特性阻抗为Z0的传输线与阻抗不等于Z0的信号源、负载电路、负载元件或者特性阻抗不等于Z0的线路连接。通常情况下,传输线是无损耗线,单位长度传输线的传输时间τ=和特性阻抗,式中C,L为单位长度传输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
传输线最大匹配线长度lmax=trv/k
式中:lmax——单位mb
tr——传输信号的前沿时间(μs)
v——电磁波速度,1.4×108~1.4×108 m/s
k——经验常数,一般取k=4~5
如果传输线的长度超过lmax,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进行阻抗匹配。
现在对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输过程做一分析:信号从始端出发,经传输线向终端负载,由于阻抗不匹配就会造成信号严重畸变。下面以VCD机机芯DSP信号输出端至MPEG板之间传输线为例进一步加以说明。用长10cm束捆线和长60cm扁平电缆作传输线进行对比实验。先用束捆线作实验,用泰克TDS-520A数字示波器测得DSP输出端和MPEG板输入端的波形基本一致,以如图5所示BCK波形为例。
由图5可见,BCK的上升沿时间Tr≈10 ns,其lmax=50 cm,因此束捆线长度l=10 cm<<lmax,因是短线,传输时间很短不必进行阻抗匹配。然而如把束捆线换成长60 cm的扁平电缆,BCK的波形如图6所示。
由BCK波形知,换成扁平电缆后,波形畸变明显变大,主要是上升沿变差,上升时间tr变大和波形的波峰谷比变大。其原因是扁平电缆的长度l=60 cm>lmax=50cm,传输电缆要作长线处理,其阻抗必须进行匹配,DSP输入端的上升时间变长是由于反射至DSP输出端反射波的反射系数有正有负而形成波峰和波谷使上升时间tr变长,DATA,LRCK波形也有类似情况。
通过上述比较实验,要抑制反射干扰,要设法使发送端和终端的阻抗匹配,或者把传输线的长度尽可能缩短,即l<<lmax,由于是民用产品,还要考虑到生产成本及生产加工过程方便等原因。
在数字AV产品中,采取的措施为:
(1)DSP输出端加适当电阻使之与束捆线和扁平电缆的特性阻抗基本相一致,发送端的阻抗基本匹配,抵消了数字信号脉冲上升/下降的过冲。
(2)把束捆线的长度缩短为l<<lmax,因线很短,波形畸变轻微。实际结果使DSP的波形明显改善,实际电路如图7所示。
(3)用终端二极管取代匹配电阻,此法已广泛应用于数字IC的芯片制作中,作为输入输出端的匹配和保护网络,如图8。这种匹配方法有以下优点:能改善终端波形;对发送端的电平高低没有影响;补设方便,同机有多个负载时达到最佳匹配;具有保护作用,有效抑制过冲脉冲。
(4)加整形电路可减小连接线不匹配引起干扰噪声的影响,整形电路通常加在输入端前且要注意不能产生信号新的相位变化。如图9是PHILIPS 3碟VCD机芯与MPEG板进行时钟传输时在MPEG板时钟输入端加接的一个整形电路。
6. 数字信号的串扰抑制
所谓串扰是指信号传输线在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在其相邻信号线上引起严重的干扰噪声,大多发生在扁平电缆、束捆导线或印制板电路上平行的印制导线之间。串扰的强弱与相邻两信号线之间的互阻抗和信号本身的阻抗有关。下面讨论扁平电缆的串扰问题。
现代数字AV产品中,广泛使用扁平电缆做连接导线,虽有很多优点,然而若使用不当,很易发生串扰,引起意相不到的问题,影响数字产品的正常工作。扁平电缆的各导线之间均有分布电容,如图10所示。
经实际测量,每10 cm长的相邻导线间的分布电容约3 pF。频率为100 MHz时,1 pF电容的阻抗为1.6 kΩ,10cm传输的耦合阻抗仅为0.5 kΩ,而且扁平电缆导线的分布电容与其长度成正比,布线较长时串扰更为严重。以VCD机为例,信号为数百千赫兹、数兆赫兹的方波和10~20 MHz的时钟信号,其含有的几十倍的高次谐波,信号频谱最高近数百兆赫兹,这种高频分量极易通过扁平电缆各导线之间的分布电容相互串扰。在VCD机试制时,笔者做过对比实验,分别用60 cm长扁平电缆和10 cm长的束捆线连接DSP与MPEG板,其波形如图11所示。
由图11可见,60 cm扁平电缆上的干扰明显比10cm长束捆线上的干扰大的多,说明扁平电缆分布电容与长度成正比,干扰又与分布电容成正比。
如把DSP输出端的BCK时钟断开,60cm扁平电缆的LRCK波形如图12所示。由图12可以看出,LRCK干扰点明显减少和干扰脉冲幅度下降。由此说明干扰大部分来自BCK方波信号,导线间保持一定距离可降干扰。
在松下130/330 DVD机中,机芯数据输出为并口方式,与MPEG板之间用软性印制电缆连接,由于DVD MPEG2的码率是VCD机的几倍,且主时钟的频率比VCD高,所以,每根数据时钟线之间用地线隔开,连接电缆表面涂覆一层导电层加以屏蔽,可以减小线间的分布电容,从而减小线间的相互串扰和高频脉冲向外辐射。
在数字AV产品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尽可能缩短信号线的传输长度。
(2)在多种电平的信号传输时,应尽量把前后沿时间相近的同级电平信号划为一组传输。就VCD来说,DATA,BCK,LRCK信号与主时钟之间用一根地线相互隔离。必要时用屏蔽线代替束捆线来传输MCLK和BCK时钟,减小串扰和辐射。
(3)若条件允许,在双面印制板布线时,正面传输高频数字信号和时钟信号,在其传输印制电路背面尽可能加大接地面积,这样由于平行导线间的分布电容在导线接近地平面时会变小的缘故,信号线之间串音干扰会减小;在MPEG芯片、DRAM、SDRAM及其它高速数字器件印制板布线时,其背面布上大片地线,地线可以吸收屏蔽器件产生的高频脉冲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