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是任何一个电子设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构成电磁环境以及预测和实施电磁兼容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天线是电磁辐射和接收的‘窗口’,是‘前门’耦合的必由‘门户’。因此天线技术的发展在EMI/EMC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天线技术也在高速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1) 正在实施的嫦娥探月工程中,两个最大的地面设备,即40米和50米口径的天线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在我国云南省 和北京市建成投入使用,它的建成将确保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和外空探测的顺利开展。
(2) 在超宽带天线技术(其比带宽,即最高工作频率与最低工作频率之比不小于10:1)方面的主要进展是:用在叶片形平板单极天线上开园形孔的方法,以改变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得到的阻抗带宽超过20:1 ;对全向单极天线分段加载(电阻和电感并联加载),结合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其阻抗带宽达到18:1。在超宽带天线技术中还实现了对某些频带的‘陷波’,例如:在一个超宽带的双面圆形印刷天线上开圆形槽 ,其‘陷波’频带上天线的增益下降3.5-5.5 dB。
(3) 在天线的分析计算方面,出现了一种近场/远场的统一算法,它是基于任何口面型天线均可分割为很多小的辐射单元,全天线的近场区一般是单元的远场区,利用单元场的可叠加性,可实现近场/远场的通一计算。即仅需改变场点的位置,就可得到由近场—远场的任意位置上的场值。其近场的计算时间大大少于传统的近场法所花的计算时间。
展望未来,下述天线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1) 左手材料(媒质的电磁参数 和 是负值)在天线中的应用是一个热门课题,已有的研究进展表明,将左手材料用于天线,利用它奇异的电磁特性有利于天线的集成和一体化,可以明显的改善天线的辐射特性。
(2) 等离子的独特性质给天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引起天线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