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电路与线路板设计
1) 线路板层数的确定,综合考虑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成本,成本允许时,尽量使用四层以上的线路板,设置一层地线面。
2) 对于多层线路板,要使高速信号、高敏感信号与地线层相邻布置。
3) 按照电路的工作频率、电平大小、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划分,将不同性质的电路分别布置在线路板的不同区域,使干扰电路与敏感电路远离。
4) 不同区域的电路使用不同的地线和电源,不同的地线和电源在一点上连接起来。
5) 时钟信号的回路面积必须尽量小。
6) 高速时钟线要尽量短,并且不要换层布线,拐角不要90度,以避免阻抗发生突变,造成信号反射。
7) 所有的走线,如果它的长度(英寸)大于信号上升/下降时间(ns),应该使用端接电阻(典型值为33欧)。
8) 高速时钟电路尽量远离I/O端口,防止高频信号耦合到电缆上,借助电缆产生共模辐射。
9) 在I/O区域将逻辑地与机壳以非常低的阻抗连接起来。
10) 安装在线路板上的I/O接口滤波器,要尽量靠近电缆进出口,使滤波器与电缆连接器之间的连线最短。
11) 将所有I/O电缆进共模滤波,将所有I/O电缆集中在线路板的设定I/O区域。
12) 作为I/O接口滤波的旁路电容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必须阻抗很低。
13) 电源解耦电容与芯片电源引脚和地线引脚之间的引线尽量短。
14) 使用多只相同容量的电源解耦电容。
4、 电缆设计
1) 情况允许时,使用双绞线,但使用双绞线时,注意两端电路的接地,不要形成较大的地线环路。
2) 使用同轴电缆时,注意外层的端接和两端电路的接地,不要形成除了外层以外的第二条回路路径。
3) 电缆远离屏蔽体上的缝隙、开口。
4) 电缆上安装铁氧体磁环,根据需要调整绕在铁氧体磁环上的导线匝数。
5) 尽量不将性质不同的信号线安排在一个连接器或电缆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微机型产品正日益成为自动控制类的主流产品,并直接面对以传导和辐射方式来自电网、周边环境和供电电源的形形色色的电磁干扰。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设备生产企业来说,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应当将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作为产品质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产品的开发阶段到批量生产阶段都应一直贯穿电磁兼容性这一理念。由于企业各自产品的功能及结构的不同,则采用的抗干扰方法和控制手段也相应不同,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灵活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