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的频率范围也至少应覆盖80MHz~2.5GHz。当然也可以根据频段分成几个功率放大器,例如以1GHz频率点为界,分成上下两个功放。
由于功率放大器的价格相对功率的大小基本上呈现平方数的增长,因此处于成本的因素和满足测试指标的需要,计算所需功率从而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应当考虑测试距离误差、调制方式、天线驻波比以及电缆和接头的损耗,另外GB/T17626.3:2006标准里要求放大器产生的谐波和失真电平应比载波电平至少低20dB,因此还应保证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且一般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的90%范围内。
2.4 射频切换开关
如果在80MHz~2500MHz频段内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功放,则需要有射频切换开关,以保证能自动将放大器的输出切换到规定频段,避免电缆人工经常切换。在80MHz~1000MHz频段应能够承受300W功率,在1000MHz~2500MHz频段应能够承受150W功率。
2.5 功率探头
至少需要有2个功率探头,一个记录前向功率,一个记录反向功率。有时仪器供应商可能会仅仅提供一个功率探头记录前向功率,虽然正常情况下也能照常工作,但是一旦天线出现不匹配等情况,如果没有监视其反向功率则可能造成功放的损坏。覆盖的频率和测量范围应尽可能宽,避免因标准变化而需要升级时达不到相应的频率要求。
2.6 功率计
至少应该是一个双通道功率计,满足前向和反向两个功率探头监测的需要。覆盖的频率和测量范围也应尽可能宽,并和相应的功率探头配套。
2.7 场强监视器
由于民用标准不需要用闭环法进行测试,因此一般用不到多通道的场强监视,因此使用单通道的场强监视器就可以满足相应的要求。但是尽量采用在面板上有场强显示的场强监视器,这样在手动操作时不通过测试软件也能够监视相应的场强。
2.8 场强探头
尽量不要使用内置电池的场强探头:一是因为电池需要经常充电,十分麻烦;二是电池在电量不足时,可能引起测试数据的差别;三是万一电池损坏,调换电池也比较麻烦(有些电池还需要从国外进口,不仅时间长,而且费用也贵),影响试验的进行。推荐使用激光场强探头,直接通过光缆进行供电,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
2.9 电缆和接头
提供的电缆最好选择工作频段高达18GHz的大功率低损耗电缆,使得连接电缆和接头的损耗尽可能小。实际上6GHz的大功率低损耗电缆也能够满足YY0505-2005的要求了,因为从现在来看,即使将来新的标准扩展到6GHz,也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如果功放的功率有限,系统发射20V/m的场强时已经处于临界状态,那么使用18GHz的大功率低损耗电缆也是有必要的,毕竟电缆增加的费用比起功率放大器增加的费用来要少很多。
2.10 机柜
需将信号发生器、功率计、系统控制器及场强监视器等设备组合到机柜中,使得电缆、电线不至于凌乱,另外也要方便人工操作。
如果试验室没有单独的功放室用来摆放功放,那么采用屏蔽机柜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以将功放放在屏蔽机柜内,不仅减少了功放的电磁辐射,也有利于降低功放的噪音。由于功放发热量大,必须保证机柜内通风良好,利于散热。机柜的空间还应考虑到将来升级时再增加一个功放的摆放位置。
2.11 计算机及GPIB卡
如果在固定场所用,建议使用台式计算机,一是台式机相对更加稳定,二是计算机和仪器之间的连接线连好以后,也可避免频繁的插拔,三是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GPIB卡或Express卡与连接线的接口比较脆弱容易损坏。
另外和机柜之间的连接建议使用光纤转换器转换再用光纤进行连接,一是光纤损耗小,二是测试计算机与机柜之间的距离可以离的更远,减少一些噪音。
3 软件要求
软件应具有辐射抗扰度全自动测试和校准功能,实现对信号源、功放切换等设备的自动控制,还应对试验的主要技术参数如频率、信号源读数、场强值、功率放大器的前向及反向功率等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并做处理。
在试验过程中,当试品出现敏感现象时,能进行暂停、记录试品状态、改变测试场强等级以及停止测试等操作。用户界面友好,用户可根据试验实际需要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试验后能够提供详细的Word报告。另外,软件最好是中文软件,以方便检测人员操作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