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层屏蔽,也可称主屏蔽层,即在有人工作的工作大厅外墙的上下左右六个内面,采用2mm厚的钢板围合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也考虑过采用0.5mm铝箔或金箔,虽然也能达到屏蔽要求,但太薄除了施工较易外,装修及使用中避免薄层的颤动均有困难,而且大量的进出管线与屏蔽层的接口处理也有较大难度,所以设计中采用了航天系统的防信号泄露做法。两种方法的结合屏蔽效果如何未作研究。进出门均采用专用金属屏蔽门,与一层连通的楼梯采用金属楼梯并与一层空间屏蔽隔开。选用2mm厚钢板除了辐射场较强以外,主要是因为工作大厅面积较大,若采用金箔,关门时或一阵微风都易使其沙沙作响,而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板,不但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同时也方便了装修及设备的安装。
垂直连通的强弱电竖井亦采用2mm厚的钢板密封竖井与工作大厅屏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对于大厅内的在机架或机柜内使用的设备,利用其金属机柜的固有屏蔽作用,可算作第三层屏蔽,仅起抗干扰作用,保证设备能正常稳定的工作。在整体屏蔽设计过程中,细节的处理非常重要,泄漏的发生往往是在以下的细节之处。3细节处理
3.1进出屏蔽区域的管线要求
进出管线有很多种,不同的管线有不同的处理要求。
(1)10kV电力电缆进出由高压电缆的滤波器生产单位少,造价很高,体积也很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采用铠装电缆经过50m以上的屏蔽电缆沟后,进入屏蔽电缆沟时将电缆的铠装层与屏蔽层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进入屏蔽界面时将电缆的铠装层与屏蔽层再次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但是通过电源端头耦合进来的电磁波较难去除,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电源端在近区场以外,并尽可能远离辐射源。
(2)低压电缆管线和弱电管线进出进出屏蔽界面的预埋管均应用**并进行接地连接,如图1所示。弱电电缆要求采用光纤、或自带良好屏蔽层的电缆;其所走的密封金属桥架或弱电电缆沟内尚应铺设屏蔽垫层;进入屏蔽界面后直接进入屏蔽小室或通过滤波器接入设备,屏蔽效果较好。
图1预埋管屏蔽连接示意图
(3)电缆竖井处的电缆进出由于电缆竖井是作为同一个屏蔽区域,从电缆竖井至各层机房(非屏蔽区)的管线处理也非常重要。做法如图2所示
图2电线竖井处管线处理
(4)水管进出水管等在屏蔽界面处作大于500mm长的不锈**过渡并加波导,但此做法的效果还有待考证。
(5)风管进出屏蔽界面的风管线均应作300~400mm长的屏蔽转接,空调进出液管应经液气波导管方可进出屏蔽层。
3.2柱梁处的处理
2mm厚钢板过梁处可以包梁而行,也可向吊顶一样贴梁而行,视梁高而定。此时要注意的是顶上可能有风管要安装,有投影设备甚至有风机要安装,施工中要考虑好承重的要求,从确定的设备安装位置处做好支架焊至钢板并作对称焊下吊架以便后续设备的安装。过柱部位必须包柱而行,将柱包出屏蔽范围,非常麻烦。施工时要动一番脑筋。大面积的屏蔽均是现场焊接施工,故而对焊接的技术、质量要求非常高,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很重要。
3.3与其他工种的配合
前面已提到与安装工种的配合,此处主要指与装修工种的配合。装修层整个要附着在屏蔽钢板上,并且不能破坏屏蔽层,故而二者的配合非常重要,装修完毕后应复测屏蔽效果不得减弱,否则应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