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无线技术在医疗电器中的应用,从医疗电器和无线通信两个方面介绍了医疗电器的电磁兼容认证,主要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我国关于无线医疗电器电磁兼容认证的知识。
关键字:无线技术,医疗电器,电磁兼容,认证
1. 无线技术在医疗电器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在国内外医疗电器市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线医疗设备应用迅猛增长。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有:GPRS、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Wi-Fi、RFID无线射频等技术。蓝牙与无线局域网络同样是使用在2.4GHz ISM-band的传输技术,ISM-band(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band)是由国际无线电行政大会划分的,供工业、科学和医疗目的使用的工作频段,分为三个主要频段:902MHz~928MHz、2.4GHz~2.483GHz及5.728GHz~5.850GHz,只要发射功率在1 瓦以下,不需要许可即可以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医疗监控方面,目前的医疗监控设备多数是由独立设备构成,通过打印或屏幕显示信息。
1.1蓝牙技术在医学仪器中的应用
蓝牙技术具有跳频快、数据包短、功率低、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辐射小等特点,在无线医疗监控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手持式、便携式、台式诊断和治疗仪器,有一部分已经嵌入了蓝牙技术。 例如 , 心电监护仪、心电 HOLTER、血压 HOLTER、血糖HOLTER、消化道pH 值 HOLTER、电子药丸、无线体内植入式仪器控制、微型胃肠道生化参数监护系统等等[1]。
1.2 ZigBee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成本、低功耗功能的无线网络技术。它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工作频率为868MHz、915MHz或2.4GHz,都是无需许可即可以使用的频率。该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应用简单,低功耗,有组网能力,可靠性高以及成本低。
目前,在医疗监护领域,将传感器采集的人体生理参数,通过基于ZigBee无线通信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这些生理参数进行详细处理,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对病人的生理情况做出诊断评估[2]。
1.3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的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的OSI模型中,整个网络共有7层。IEEE802.11协议主要规定了OSI模型中最低两层:MAC(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和物理层的一些特征。主要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系统,可以用来设计无线病房监护系统,无线呼叫系统,无线心电24h监护系统等。
1.4 GPRS在医疗中的应用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是一种以全球手机系统(GSM)为基础的数据传输技术。GPR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Kbps,甚至114Kbps,能提供比现有GSM网9.6kbit/s更高的数据率。GPRS采用与GSM相同的频段、频带宽度。ETSI指定了GSM900、1800和1900三个工作频段用于GSM,相应地,GPRS也工作于这三个频段。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远程医疗(telemedicine)逐渐成为发展的方向。在很多情况下,都要求将现场采集的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传到医院或中心站。如将急救车上病人的数据传输到医院,以及对一般非住院病人的病情监护(社区监护)等。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将采集的心电、体温,血压等生理信号进行远程传输。3G时代的到来,其高传输速率能够更好地实现实时传输,为远程医疗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
1.5 RFID在医疗中的应用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它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技术。
RFID系统应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批发管理,跟踪医疗器械等方面[3]。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1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