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测试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017-01-12 客车技术与研究覃延明 刘青松 李彬 许响林24260

3. 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EMC问题的日渐重视以及新的电动车EMC检测能力的建设完成,我国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的检测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原有标准将进一步被修订和完善,其执行力度也将会进一步加强。

1)我国将制定新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电磁辐射抗干扰标准。针对我国汽车整车电磁辐射抗扰性标准缺失以及零部件电磁辐射抗干扰标准滞后的现状,国家拟参照ISO11451《道路车辆整车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试验方法》和ISO11452《道路车辆电器/电子部件(ESA)对窄带辐射电磁能的抗扰试验方法》制定新的针对整车及零部件的电磁抗干扰测试标准(同样适用于电动汽车)。新电磁抗干扰测试标准的转化、制定工作计划于2012年完成。新标准发布实施后,国家主管部门将增加对汽车整车电磁辐射抗扰性的要求。

2)我国将制定一个全面统一的强制性电磁兼容标准。目前我国出口欧盟的汽车产品需符合72/245/EC或ECER10的要求(两者技术要求基本一致,测试方法细节程序大部分引用CISPR和ISO的标准),其中ECER10新的第4版标准已于2011年10月28日强制实施,不仅涵盖了原有的车辆发射和抗扰,零部件的发射、抗干扰和抗静电放电等内容,还增加了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试验内容。国家汽车标准化委员会拟参照ECER10制定全面统一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届时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EMC要求将可能严格执行,对汽车零部件电磁辐射抗扰性测试的严酷度要求将严于GB/T17619-1998,GB/T17619-1998也失去了存在的作用,可以申请废止。

3)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对电动汽车EMC检测能力的要求。为了客观评价电动汽车的EMC性能,必须提供一个能够模拟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的测试环境,其必要技术平台就是带有专用转毂测试系统的电磁兼容暗室。国家工信部已经发布了“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10年)”,对于第三方汽车及零部件公共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明确提出“电磁检测能力建设:具备基于整车转毂法的十米法半电波暗室进行重型商用车车辆辐射及抗扰测试的试验检测能力”。国内各国家级汽车检测机构将在2012年初陆续建成具备上述能力的EMC测试平台,其中国家客车检测中心将建成国内功率最大、轴距最长的三轴四驱汽车EMC专用测试转毂。届时,电动汽车的EMC测试将不再受制于测试设备(施),相关机构可对其EMC测试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并对试验标准进行完善和细化。国家主管部门也将在执行相关标准的过程中增加电动汽车在加载方式下进行EMC测试的要求。

4. 结束语

电动汽车相比于传统燃油车增加了许多电力电子装置,由此引发的EMC问题尤为突出,需要更加重视。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主管部门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电动汽车EMC测试内容将备受关注。现行EMC测试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电动汽车EMC测试能力技术改造完成后,通过对电动汽车EMC测试技术的研究,并开展企业、行业、国家的EMC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有标准将会在执行细节上进一步细化,更具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朱学军,张逸成.电动汽车动力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研究现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9,(2):81-85.

[2]李卫华,张逸成,姚勇涛,等.电动汽车中的EMC问题研究[C]//2002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2002:235-239.
[3]张逸成,

韩新春,沈玉琢,等.电动汽车用直流-直流变换器中电磁干扰与抑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08-110.

[4]董悦航,孙磊,杜建福.混合动力客车中电磁干扰对发动机E-CU功能的影响及改进[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0,(3):10-13.

[5]金松涛,刘青松.混合动力汽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0, (2)45-47.

[6]GB/T18488.1-2006,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7]GB/T19836-2005,电动汽车用仪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8]GB/T24347-2009,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9]GB/T18487.3-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陈乃云,魏东北,李一枚.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290-292.

[11]顾海雷.混合动力汽车在不同运行状态时辐射骚扰测试结果实例解析[J],电磁干扰与兼容,2010,(3):53-57.

作者简介:覃延明 男 助理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车辆电磁兼容和计算电磁学的研究工作。

覃延明1,2,刘青松1,2,李彬1,2,许响林1,2(1.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401122;2;重庆市电磁兼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1122)

 
收藏 0评论 0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相关阅读
推荐图文
推荐电磁兼容
阅读排行
点赞排行
网站首页
网站介绍
版权声明
积分规则
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网站服务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排名推广
定制推广
积分换礼

RSS订阅
网站留言
网站地图
违规举报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979号中翔经贸大楼7楼
服务电话:0512-68157565
客服热线:17314226061
电子邮件:service@lairu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