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威胁也越大,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使流经处的皮肤发热、出汗,降低了皮肤阻抗,这样通过人体的电流也相应地增加,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1.3 人体阻抗
1.3.1 人体内阻抗
人体内阻抗是指与人体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忽略频率对人体内阻的容性及感性分量影响,那么人体内阻差不多是起电阻作用,虽然受电流路径的影响,但其值一般在500Ω左右,这对整个人体阻抗(约100kΩ)来说是相当小的,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它是个恒定为500Ω的电阻值。
1.3.2 皮肤阻抗
皮肤阻抗是指皮肤表皮与皮下导电组织两电极之间的阻抗。皮肤阻抗是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体(毛孔)组成电阻和电容的网络。它是人体阻抗的重要部分,在限制低压触电事故的电流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3 人体阻抗
人体阻抗取决于一定因素,特别是电流路径,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频率,皮肤潮湿度,接触面积,施加的压力和温度等。在工频电压下,人体的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电压愈高,而变得愈小。
IEC综合了历年来关于人体阻抗的研究成果,严密审查了大量尸体的实测数据,得出人体在50/60Hz交流电时,成人的人体阻抗在1000Ω左右。
1.4 电流路径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电流通过人体一定路径引起的。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最危险的电流路径是由胸部到左手,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路径。
2 安全电压(即允许接触电压)和人体阻抗的关系
关于人体阻抗的条件分类,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所属建筑电气设备专门委员会分为三类如表2所示。
表2中第Ⅰ类是指住宅、工厂、办公室等一般场所,人体皮肤是干燥状态或因出汗皮肤呈潮湿状态,在接触电压作用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高,这时取人体阻抗为1000Ω,我们从I=f(t)曲线来看,在AC-3区域,设定通过人体电流为50mA,则50mA与1000Ω的乘积为50V,那是此接触状态时的允许接触电压,我国、西欧及其它多数国家的安全电压采用此值。
第Ⅱ类是指人在隧道、涵洞和矿井下等高度潮湿的场所,人体出汗或因工作环境影响使皮肤受潮,经常还会发生双手与双脚二者接触凝露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构架等情况,这时皮肤潮湿而使皮肤阻抗低到可以认为接近于零(即可忽略其皮肤阻抗),人体电阻仅剩500Ω内阻抗,我们假设通过人体内部电流为50mA,则50mA和500Ω的乘积为25V,现国际上对于允许接触电压按人体阻抗的条件进行分类时,将25V作为其中的一个等级,这值接近于我国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等级分类中的24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