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整改中线缆的屏蔽接地问题

   2017-01-09 电磁兼容(EMC)公众号小汤12620

二、一米法远场的辐射值对比

为了验证上述结果,我们采用另一个仿真工具,建立一条同样的RG58线缆,这里对线缆内部的绝缘层进行精简处理,采用空气替代。与上面不同的是,这次我们查看的是远场结果,这里我们按照GJB151设置远场为一米法。

 

同样的,设置四组对照组,分别为两端接地、不接地、波端口接地、波尾部接地。激励波形采用第一步仿真中保存的波形参数。对其仿真结束后,将一米法的电场信号和磁场信号进行对比,如下图:

电场对比

磁场对比

由于设置线缆长度的原因,166MHz处刚好有个谐振峰(没有必要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线缆长度,否则即使屏蔽,即使接地处理,依旧有相当强烈的EMI产生),从远场结果来看,不做接地处理的屏蔽线缆,其电场和磁场辐射值是最强的,尾部接地处理的结果要高于波端口处接地,甚至非常接近不接地处理。检查激励信号波形和P3位置的波形,将其对比发现,两波形是刚好反相位的,所以激励信号加强了屏蔽层的EMI信号,使其辐射值变大。如下图:

相反的,波端口位置接地的波相位刚好相同,这就使屏蔽层与线芯内部信号能够相互抵消,降低了EMI信号。如下图:

  

结论:

1、在必要的情况下,两端都进行接地结果是最理想的;

2、靠近信号源的接地效果要优于远离信号源接地;

3、线缆的长度越短越好,防止因谐振造成低频EMI信号的产生,低频的EMI信号对机箱的屏蔽将会是严重的考验!

本文转载于电磁兼容(EMC)微信公众号,作者:小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谢谢!

 
收藏 0评论 0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相关阅读
推荐图文
推荐电磁兼容
阅读排行
点赞排行
网站首页
网站介绍
版权声明
积分规则
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网站服务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排名推广
定制推广
积分换礼

RSS订阅
网站留言
网站地图
违规举报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苏州市姑苏区三香路979号中翔经贸大楼7楼
服务电话:0512-68157565
客服热线:17314226061
电子邮件:service@lairu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