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EMC测试要求和方法
3.1电源端子传导骚扰测试
技术标准要求交流充电桩的电源端子传导骚扰应符合GB9254-2008规定的A级限值的要求。试验中充电桩处于典型工作状态,设备应置于参考地平面上,并用0.1m±0.01m厚的绝缘物支撑,将电源插头连到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或叫AMN人工电源网络)上,接收机RF输入连到LISN的RF输出,切换LISN的L/N开关来选择测试电源线的对地共模骚扰电压;测试频率的范围为150kHz-30MHz。传导骚扰的限值如表1所示。
表1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A级)

测试的布置如图3所示。

图3传导骚扰测试布置图
3.2辐射发射测试
技术标准要求交流充电桩的辐射骚扰场强应符合GB9254-2008规定的A级限值的要求。辐射发射测试时,在30MHz-1GHz频率范围内,用带有准峰值检波器的测量接受机进行测量,将充电桩置于半电波暗室的转台上,并进行360度转动,天线在1-4m高度上下升降,找到最大的辐射点,垂直、水平两种天线极化方向都测。当充电桩的内部最大工作频率超过108MHz时,要进行1GHz以上的辐射发射测量。要求的限值如表2所示。
表2在测量距离R处(3m)的辐射骚扰限值(A级)

测试的布置如图4所示。

图4辐射发射测试布置图
3.3静电放电抗扰度

图5静电测试布置图
按GB/T17626.2-2006中第5章规定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要求充电桩在典型的工作条件下,应能承受加在其外壳和人员操作部分上的8kV直接静电放电以及邻近设备的8kV间接静电放电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放电以1次/秒的速率进行,以便让试验设备来得及做出响应。通常对每一个选定点上放电20次(其中10次是正的,10次是负的)。实验的布置如图5所示。
3.4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按GB/T17626.3-2006中的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要求充电桩应能抗御10V/m的射频辐射电磁场影响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并能正常工作。标准适用的频率范围为80MHz-1000MHz,要求用1kHz的正弦波对载波频率进行幅度调制(调制深度为80%)。试验设备最好放在转台上,以便让试验设备的四个面都有机会朝对天线接收试验。在一个朝向上要做两次实验,一次天线处在垂直位置上,一次处在水平的位置上。实验的布置如图6所示。

图6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试布置图
3.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图7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布置图
技术标准要求充电桩应能承受GB/T17626.4-2008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在试验中,对电源线通过耦合/去耦网络来施加试验电压,对一根线或几根线按照要求施加峰值电压为4kV,重复频率为5kHz的脉冲群;每次一分钟,中间间隔一分钟;一种极性做完,要换做另一种极性。实验的布置如图7所示。
3.6冲击(雷击浪涌)抗扰度
技术标准要求充电桩应能承受GB/T17626.5-2008中第5章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而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浪涌试验要施加在线-线和线-地之间,试验等级为4kV;正、负极性的干扰至少要各加5次,每次的最大重复率为1次/分钟;对于交流供电设备,通常要求在电源电压波形的过零点和正、负峰点的位置上叠加浪涌信号。试验电压和电流波形的定义方法和要求如图8所示。

(a)综合波发生器的开路电压波形

(b)综合波发生器的短路电流波形
图8试验电压和电流波形
3.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图9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布置图
技术标准要求充电桩应能满足GB/T17626.6-200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中第5章试验等级3的要求,充电桩不发生错误动作和损坏,并能正常工作。试验的频率范围为150kHz-80MHz,试验信号电平为10V,骚扰信号为1kHz正弦波调幅,调制度为80%。在每一频率上的驻留时间,不应少于充电桩所需的运行和响应时间。充电桩应放在高出参考接地板0.1m的绝缘支座上,试验布置如图9所示(注意:充电桩距离任何金属物体至少要有0.5m以上)。















苏公网安备32050802011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