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莱瑞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超高频RFID系统与其他无线网络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2010-01-18 洪卫军 李书芳1870

  表4给出了由传播模型理论计算得到的在不同环境下距离RFID设备3 m处使用无中心对讲机的最大通信距离以及在完全保证无中心对讲机的最大通信距离时RFID设备与无中心对讲机的兼容距离。

446x122

  2.3 RFID业务与GSM移动通信业务的兼容性分析

  干扰测试显示,在保证RFID设备在GSM移动通信下行频段930~960 MHz的带外发射在100 kHz的信道带宽下为-47 dBm (EIRP)的情况下,在正对RFID设备3 m处使用GSM手机,GSM移动通信基本不受影响。

  一般的GSM网络覆盖信号强度在大城市繁华市区室内覆盖电平在200 kHz的信道带宽下为-70 dBm,一般市区室内覆盖电平在200 kHz的信道带宽下为-80 dBm。在正对RFID设备天线3 m处,由传播模型可得由于其产生的噪声电平在100 kHz的信道带宽下为-47 dBm-41 dBm=-88 dBm。所以RFID对于GSM网络的下行信号基本没有影响,而在偏离天线最大传播方向处使用GSM手机,应当完全可以保证其正常通信。

  而对于上行信号,在RFID设备满足在上行频率段的辐射杂散在100 kHz的信道带宽下小于-36 dBm (EIRP)的情况下,由于RFID设备一般与GSM基站之间保持较远的距离,手机的发射功率又远大于带外发射,所以在此条件下RFID设备对于GSM上行信号不会有影响。所以在GSM网络覆盖相对较好的地区,RFID设备在满足在GSM下行频率段的辐射杂散在100 kHz的信道带宽下小于-47 dBm (EIRP),上行频段的辐射杂散在100 kHz的信道带宽下小于-36 dBm的情况下,对于GSM通信基本没有影响。

  3 结束语

  RFID系统在GSM网络和无中心对讲系统中使用时必须保证RFID读写器天线与GSM用户终端或对讲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否则GSM用户终端将受到其信号干扰而无法识别网络,无中心对讲机也将无法检测到空闲信道而无法正常工作。本文的部分数据是使用奥村-哈达模型计算得到,然而实际的RFID系统使用环境可能处于室内或更加复杂的环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应采用更精确的数学模型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PARKENDOBKIN N, LEE H, KIM H, et al. A security and privacy enhanced protection scheme for secure 900MHz UHF RFID reader on mobile phone[C]//Proceedings of  IEE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Jun 28-Jul 1, 2006, St Petersburg, Russi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6: 1-5.

  [2] DOBKIN D M, WEIGAND S M.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RFID tag antenna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Microwave Symposium Digest, Jun 12-17, 2005, Long Beach, CA, US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5: 135-138.

  [3] PROTHRO J T, DURGIN G D, GRIFFIN J D. The effects of a metal ground plane on RFID tag antennas[C]//Proceedings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Jul 9-14, 2006, Albuquerque, NM, US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06: 3241-3244.

  [4] 信息产业部.关于发布800/900 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无[2007]205号文件. 2007.

  [5] ETSI EN 302 208-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 (ERM):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equipment operating in the band 865 MHz to 868 MHz with power levels up to 2 W: Part 1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2004.

 
反对 0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更多>相关阅读
推荐图文
推荐电磁兼容
阅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介绍  |  版权声明  |  积分规则  |  定制推广  |  服务协议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排名推广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